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教学器材:(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
(2)和学生内容顺序一样的性状调查表。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
(3)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教法设计]
1.讲授法与讨论相结合
2.直观式教学为主,结合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在仔细观察、阅读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对比、综合、积极动手、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共同进步。
[教学设计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是一张母子的合影,请同学们找找看,孩子的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什么地方不像妈妈?
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妈妈,有些地方不像。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板书,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师:象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双眼皮、肤色、脸型等,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
(板书,第一节_____________生物的性状)(将“基因控制”四个字的位置先空出来不写)
[板块一:生物的的性状]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性状?
学生:观察性状调查表,回答问题。
教师:(老师出示投影片,是与学生一样的调查表)通过你的调查表,看看你都是在哪些性状上像爸爸或妈妈?我们简单地来统计一下,只要你像任何一个家长的就可以举手。眼皮像爸爸或妈妈的举手,耳垂像的举手…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举手。
教师:(老师把统计的人次写在投影片上)从这些数据中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像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遗传是普遍的。其他生物有没有遗传现象?
学生:同组同学互相讨论后回答。
教师:说得很好,生物都具有遗传的特性。亲子代之间相似主要就是性状上相似,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生物的一些性状。书第25页。
学生:观察图片,比较不同的性状。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状,那谁能给性状下个定义呢?到底什么叫性状?
(板书,一、生物的性状)
教师: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出来,可以多个同学补充。
学生: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状。
教师: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同一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差异?
(出示姚明和他的教练的照片)请同学们找找姚明和他的教练长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认真观察,找出两人的差异。如高矮、胖瘦、黑白等。
教师:像这样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相对性状。(板书:相对性状)
展示:几组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相对性状。
学生:做练习。
教师: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板块二:基因控制性状]
教师:同学们对性状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父母的性状会在我们身上出现?父母是把眼睛鼻子这样具体的性状传给了孩子,还是把别的什么东西传了下来?
学生:学生作出各种猜测。
教师:教师可以先不评价学生的猜想,引导大家看投影片“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
教师:这个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学生:鼠的体重(或大小)
教师:后代中只有转基因鼠的体量变大了,说明了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学生: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师:很好。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学生:是基因。
(板书,二、基因控制性状并把第一节的题目中空出来的“基因控制”四个字补充完整。)
教师: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目前,已有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展示:转基因物品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安全吗?你有没有怀疑过?
教师与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转基因引起的社会争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便对转基因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
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复习课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4、能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5、通过对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逐渐树立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6、知道花的基本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7、通过对植物的学习,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自觉习惯.
导入新课:
师:人的一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生:从出生到死亡.
师:一株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生:从受精卵开始(学生很可能答成种子)到死亡.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偿.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被子植物的一生历程:
受精卵胚(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成熟的植株死亡
[模块一]师:我们首先来复习被子植物生命的开始,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同学们对照下列的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1、花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2、什么是传粉?靠什么进行传粉?
3、什么是受精?过程?
4、受精后花的各个部分将发育成什么?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可以自学也可以同组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让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展示出来.老师进一步总结.并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模块二]复习种子的萌发
首先出示导学提纲:
1、为什么说种子内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有哪些?
3、怎样设置种子萌发条件探究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4、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针对以上的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或同组讨论.并让学生将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
出示练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模块三]植株的生长
出示导学提纲让学生自主复习。
1、根尖有哪些组成部分?每部分的功能?
2、根的生长与根尖的哪些部分有关?
3、茎的长高与什么有关?
4、枝条是什么发育的?
5植株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如果缺乏会有哪些现象发生?
针对学生的复习,让学生自我展示。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出示练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
[模块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并列出知识框架。
[模块五]检测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视听引导 视频教学 激活课堂
一、引言
《初中生物新课标》指出:“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营造视听交互性课堂。”上述国家政策性文件已从宏观角度明确了多媒体教学、视听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很多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性采用“一言堂”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注重创设视听引导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陷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识到视听教学激活初中生物课堂的促进效应,现将相关教学实践报道如下。
二、创设视听对比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动力
著名教育技术家余胜泉曾说:“教学中,必须将信息化教学普及到课堂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即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视听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自媒体、数字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视频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例如,我在教授《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一课时,便有效利用视频资源构建了对比引导教学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教学中,我播放的视频为,片段1:神奇的九寨沟景区,山清水秀、花鸟虫鸣,游客沉浸在游山玩水的乐趣中,感受生态环境带来的情趣;片段2:北京的冬天,天空中弥漫着大片雾霾,走在街头的市民每个人都带着厚厚的围巾和口罩。学生在观看两组截然不同的视频情境后,立即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危害性,同时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立即萌生了环保意识。
之后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引导他们动手编订“环保宣传”方案,由于看了之前的视频,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教学效果十分完美。
三、利用视频巩固趣化,引导学生记忆难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视频对所学旧知识进行巩固,并引出新课,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动画、游戏等方式,以视频呈现、学生参与的形式,对所学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特征》内容教学时,我便利用Flas软件,将王致远的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制作成动画视频,视频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通过动画效果,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再配上古典曲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判断散曲中的景物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如此一来,极富趣味的动画视频大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记忆了知识难点。而我借此机会引出了下一节课的内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自制的Flas视频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创设古典氛围浓烈的课堂意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在动画视频中,教师别具匠心地融入了生物特征相关内容,将动画视频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场景中巩固了所学知识,记忆了学习难点,延伸了课堂效益。
四、借助视频引入新课,引导构建问题场景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平时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视频资源,创设问题场景,引导学生进入神奇的生物世界。在具体课堂设计过程中,我尝试了一种利用影视资源创设启发探究场景,引入新课的方法,该种教学策略富有针对性、新颖性、启发性,通过多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或自主探究,教学效果良好。
仍以《生物的特征》教学为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播放了《植物王国》和《地球生灵》两组视频片段。视频中,变色龙捕获猎物,剪草蚁大规模搬草种植真菌,海豚智捕鱼群,庞大的真菌菌丝等画面,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场景。全班同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兴趣浓厚。而我则趁热打铁地提出引导性问题:“视频中的动植物、真菌都是生物吗?”“如果它们是生物,都有那些符合生物的特征?”“如果它们不是生物,你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一系列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不断抛出,大家在问题思索、视听盛宴的场景中,轻松进入有关生物特征的学习中。
上述教学案例中,视频内容与连串问题有机结合,同学们在视听氛围中逐渐被引导至生物知识建构体系中,感受到生物科学的奥妙,更激起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视频+问题”教学策略发挥了实效。
五、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引入视频资源,构建动态视听课堂情境,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仅论述了三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生物教学工作者对视频教学的关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趣味情境;信息技术;学习支撑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教育更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基于教学任务,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载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实施教学的方法。如何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应用好任务驱动法来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成为生物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就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标准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单个或多个有趣味和意义的任务,而学生则通过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的任务,进而让学生的探究和协作学习技能得到培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现代建构主义而建立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运用较为广泛。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这样的特点:(1)教学任务为基线,也就是将学科知识转化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得到知识;(2)学生为教学主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各方面的能力;(3)教师是教学主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1.基于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原则
任务是课程教学的基线,对课程内容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任务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但必须遵循这几个原则:(1)信息整合。在实际教学任务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相关的因素,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生物课程;(2)科学性原则:教学设计应该严格遵照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特点设计教学任务和目标;(3)趣味性原则: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让学生主动学习;(4)循序渐进原则: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案例
(1)内容分析:本内容是初中七年级的生物内容,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知识点是:反射,反射的概念及相关实验,反射弧的反应机制。重点:反射弧概念及结构;难点:简单和复杂反射区。
(2)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实验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于神经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知识的获取就是要经过自己努力和动手动脑才能获得,并让学生认识到神经的重要性。
(3)学生特征:初中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和自控力较差,应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让学生对教学任务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该阶段学生抽象思维不强,仍以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借助幻灯片、视频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物知识。
(4)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及PPT软件。
(5)教学实施:通过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认识什么是神经;再让学生分组完成反射实验,让学生相互轻敲膝关节,看反应,教师从旁指导,并给予教学任务。
三、基于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创设趣味性情境
初中生物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尤其对陌生事物充满探究欲望,但对于抽象知识则兴趣不强,比如:细胞结构、遗传等知识。所以,教师要借助信息多媒体中的视频、图片等功能创设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另外,教师还需要设计出趣味性任务,以吸引学生主动完成相关任务,要注意任务设计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范围,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生物现象无处不在。
2.合理选择信息技术
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合理适用的信息技术,不能盲目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来选择。教师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是否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一些教学内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可能效果更好。
3.找准学习支撑点
初中生物教师在信息技术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应该为各个教学环节找准学习支架,也就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化差异来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协作和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并有效节省教师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教师首先自己应该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清楚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质,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地选择信息技术,设计恰当、趣味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完成任务,最终实现“教”和“学”的双赢。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提升能力 教育教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初中生物课程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当中只靠三言两语的理论无法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把理论与教学实验相结合才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更直观的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
一、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1.传统教育教学占据垄断地位,新兴的教学实验难以开展。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在我国广大地区都没有实现改变,很多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不愿意浪费时间在看似素质教育的旗帜下进行实验教学,宁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于他们而言,生物教学成绩的保障才是王道,其他的事都不上心。这就好比是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阻碍着我们的一样,新事物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出现伊始,总是会收到陈旧势力的扼杀。面对当下开展生物教学实验的难题,就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配合,有所突破,做出成功的教学案例供大家借鉴,才能推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进步,把生物实验教学开展下去。
2.教师的引导不科学,难以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必做典型实验主要有《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植物细胞》,《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观察带叶的茎在红墨水中的变化》,《膝跳反射》,《制作孢子印》等等,这些典型实验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按图索骥,交给学生们去做就放任不管了,导致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这些环节完全可以在课堂互动中师生共同完成,然后根据实验成功不同做出剖析和探究,得出实验的结论。这样不仅仅密切了师生关系,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很好地锻炼。
3.学生对实验目的的不明确,马虎对待过程,急于追求结论。据目前教学统计,学生的耐心度逐年降低,易出现暴躁情绪,在学习上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的现象频频出现。生物实验要求学生摆正学习态度,遵循科学的程序依次进行试验,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耐心等待实验结果,待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分享。
二、应对初中生物实验困难的解决策略
1.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观察学生的优点以及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生物实验是一项基础性实践活动,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增强教师创新性引导意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与学生互动实验的参与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抛砖引玉添加一些创新性思路进去,适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生物实验,探究新的实验结论。
3.争取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上面提到了学校和社会对于生物教学实验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不肯定阻碍了这一教学项目的实施,因此要在教育界开展实验教学就必须首先赢得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这样扫除了实施障碍,才有生存的可能。具体的争取方法可以是进行流动性宣传,邀请学校领导或家长代表进行旁听工作等多种形式。我相信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双重提高,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凸显最具说服力,生物实验教学必然有光明的未来。
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优点
1.提升学生的各方面基础能力。《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实验在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1)比较熟练地掌握显微镜使用、制作装片和徒手切片、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观察病记录、了解动植物的习性、形态结构以及生长发育等,并且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正确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等等。
(3)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能够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加以分析和解释,从而归结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4)通过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能够分析、比较、和推理解决一些有关实际问题。
(5)通过学习,要求中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总的要求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学习的基础上,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升能力是生物实验的必然结果,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这种侧重实践的活动对能力提升都或多或少的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能力优秀的学生在试验中更能体现自我价值,也是带动整个实验的领军人物。
2.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也是一项质的提升。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就在于提升能力。生物实验是一种教师指导学生,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双向回馈性教学活动,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也对教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但更大程度上是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一种催化剂,更形象的说应当是助力器,为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拓展了新的思路,无形之中教师也会享受提升能力的超越感。
3.生物实验与生活紧密联系,观察生活,更好的适应生活。门捷列夫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生物实验例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模拟膈肌运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等实验都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用观察的眼睛看世界,观察中生活,生活中观察,才能适应生活,也是生物实验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极具优势,不久的将来,这种教学形式将会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教育教学中展开攻势,新事物的发展壮大需要每一位教育同仁的辛勤付出,笔者在此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见解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对生物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是提升能力不再只是空想,用行动将之变为现实,推动生物科学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J].生物学通报,2005(9),23-25
[2]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5-147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92-101
第5篇
关键词: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45-01
生物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是通过重要概念连接起来的,作为主线,只有形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促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同样的,只有加强对生物学中重要概念内涵的理解,真正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实现重要概念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1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界定及重要性
1.1重要概念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概念的定义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不同于一般概念,重要概念则是更高度的概括并提炼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具有统摄一般概念的性能。在初中生物中,重要概念有许多个,而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更是有50个之多,这充分说明了重要概念在教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1.2重要概念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生物初级阶段的初中生物,其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落实重要概念的思维方式,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构建重要概念的完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概念其实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和渗透,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重要概念处于生物学的核心位置,它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并相互组合,构成了初中生物学科的结构骨架。作为生物学的基本框架,它们连接了基本的事实、原理及规律,并支撑起了新的事实、原理及规律。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重要概念来组织教学,深入浅出,使学生尽快内化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实施方法
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就其教学实施方法而言,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方可。就老师来说,一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要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特别是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能力。二是要注重对学生正确概念的传授,帮助学生正确、科学的理解重要概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其定义。具体方法如下:
2.1帮助学生理清重要概念的本质。
掌握重要概念的首要前提便是正确理解其内涵。要理清其本质,摒除掉那些容易使学生产生误会的模糊字眼。比如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而言,它的定义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蒋志刚曾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将其表述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物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中的定义很是不同。对于这个不同的概念定义,我们就要积极的帮助学生,理清其是属于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抑或是二者兼具,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2.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构建图的价值。
重要概念的构建图,是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价值。重要概念构建图中每一级的知识之间都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呈网络式的结构很好的将学科里众多零散的知识点连为一体,建立起一个体系。其基本框架不会随意动摇,随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会不断的快速发展并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高价值的构建图。
2.3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重要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区别重要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它们的区别则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则是生物体内的细胞通过分解糖类以获得能量。
特别是对于相似的重要概念的区别和理解,最好的办法,一是创设特定的生物实验情境或活动情境。概念学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是对事物探究的过程。老师将概念教给学生,会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情绪和状况,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因为生物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使学生从生活探究活动中理解、总结并归纳出这个概念,引导并促进学生更好的实现自主学习。二是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或教图,或挂件,或自制的工具,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以进一步的掌握不同的概念所呈现的不同现象,特别是其本质现象。
2.4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能够运用,这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重要概念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到其他的学习情境中,达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促使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生物学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启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科学知识和产品的影响。科学生产为我们带来的利惠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仍会碰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问题,如我们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我们所在的生物圈中物种灭绝的数量越来越多,转基因的植物越来越多但其带给我们的安全问题尚未明朗等等。因此,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白重要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理解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到的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充分解释清楚我们周围所存在的事物,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并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重要概念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获得技能,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的养成,让学生更加关爱自然、关心世界,关注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22-26.
[2]周静.围绕重要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J].教研,2012,26(11),54-55.
第6篇
案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屡见不鲜,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笔者谈谈自己将案例应用于生物教学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案例呈现,提出问题
在选择教学案例后,教师应该综合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形象、生动地呈现案例,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随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深入挖掘案例隐含信息,自主提出科学性问题。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笔者准备了一个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小实验。在课堂上,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实验的准备步骤,图片配以解说的形式将实验的准备情况讲清,接着,我拿出已经在阳光下放置了几个小时的两组实验植株,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现,套在带有叶片的植株上的塑料袋充满了水蒸气,锥形瓶中的液面明显下降,而另一株却没有相同的现象产生。随后我请学生从两个实验装置设计的异同点入手,结合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很快他们便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通过提问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对案例的分析和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案例重点,加深认识和理解,感受案例设计的独特用心,初步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关注思维的发展和延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这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与难点,并巧妙分解难点,带领学生各个击破。不仅如此,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延续性,把握各个问题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激发更多的潜能。
例如,在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有关暴饮暴食的教学案例。首先播放了家喻户晓的某健胃消食片的广告,随后播放了自己制作的一个小动画:春节到了,家中的美食、零食不断,张同学每天正餐狂吃,零食不断,可是两天后他就吃不下了,肚子胀得难受,一直打饱嗝,而且带有一股酸酸的气味,还排便不畅。好在家里还备着一些健胃消食片,在父母的提醒下,张同学服用消食片,调整饮食结构,过了几天身体终于恢复了正常。笔者请学生根据这个案例探讨:暴饮暴食是怎样影响消化系统的?消食片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这是一个探究性很强的案例,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做出合理假设,探究原因。为了帮助学生探究,笔者还提供了健胃消食片的主要成分,供他们分析参考,并提醒将各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和消食片的主要成分结合起来分析。最终,各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案例,成功解决了问题。
三、发散反馈,理论升华
教学不止是信息的传递与获取过程,更是知识的同化与输出过程。要推进知识的同化和输出,实现知识的主体化和个性化,课堂教学就要引入科学的发散与反馈机制。尽管案例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目的明确,但却往往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要涵盖教材所有的知识点,教师还需要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发散与反馈,总结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概括,形成一个系统的理性认识,掌握原理、方法与规律。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目前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笔者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太湖盲目引入银鱼的例子作为教学案例,在全面解析案例后,学生明白了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出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笔者又就这个案例提出了几个引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以上两个案例中的难题?除了案例中的生物入侵,你还能想到哪些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产生什么危害?你认为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这几个问题既延续了学生的思维,又将学生从案例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通过解答问题,学生成功地进行了对知识的输出和反馈。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要用好案例,活跃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35-01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的书面表达形式,一般是对某一个生物教学行为展开分析和研究,形成文章,引导读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实际教育情景,以引发对学法、教法研究的深入思考。初中生物在设计教案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以课时为单位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促进学生生物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发现要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需要有一个载体,这就是教案,只有把传统的“教案” 逐步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在教学中采取了教案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设计和编写生物教案的原则
教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题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要点强化、解题技巧及方法等形成纲要式的学习方案,并由学生在课前完成的一种主动求知的新型案例。“教案教学”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熔为一炉。
因此,在设计和编写教案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运用教案要坚持“先学后教再练”的原则,教案体现思维训练为主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减轻生物课课业负担的原则。
二、教案的设计和编写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仅要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就是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解题能力,新知识的可能接受程度。了解学生的强项是什么,弱点在哪里。明确要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解决什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把复习和新知结合起来,把教案和笔记结合起来,把预习、听课和复习结合起来,通过认真研究和设计改变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在设计教案时,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知识复习、学习新知、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小结、问题讨论、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等内容,编写了环节完整、详略得当、方法适宜的填充式生物教案。
“教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两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的目标。
三、教案的作用
1、突出环节,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编写教案时,通过设计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列出,使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了学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重点,使学生知道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通过设计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上课重点听什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提示;通过设计知识复习,使学生知道本节内容与哪些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网络和联系,以便用旧知来学习和理解新知;通过设计教法选择,根据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选择适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新知;通过设计课堂小结,使学生知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通过设计填充式教案的详略,来体现生物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2、指导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第8篇
怎样寻找小课题?教师要思考目前新课标和学校在倡导什么,有哪些新的提法?我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普遍性吗?有研究价值吗?也就是说,要从不同角度,把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筛选一下,或想在哪些方面进行尝试,看哪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创新性,这样提炼出来的课题才有一定的价值和推广意义。问题即课题,选择课题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多角度发掘要研究的问题,可从教学理念和动向上发掘,可从教学流程上发掘,从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上发掘,也可从师生发展角度发掘。然后从中取自己感兴趣、能解决迫在眉睫的教学问题的、可操作性强的、有研究意义的,进行论证,开展研究。
2实施前提出对策
小课题研究是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那么首先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即假设。部分教师认为,边做边在教学中慢慢摸索,这样做比较盲目。实际上,所谓课题总是先通过理论学习和借鉴、思考,提出能解决问题的预设(对策)。即问自己一个问题:想通过什么尝试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效率?可操作性如何?然后,才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检验、反思和修正;再试、再检验、反思和修正。这样通过行动研究,使认识螺旋式上升,最后总结提升,形成成熟的对策,供他人借鉴或推广。因此,在“开题报告”的“课题研究举措”栏就要写明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例如,“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的研究”课题,在开展课堂和课外实践之前,要考虑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西安铁一中学的教师就是从环保意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美学价值、创新意识、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评价、绿化校园方案等方面挖掘内容,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为抓手,来进行课题研究。这样有了对策,就有了研究的框架,便于后续开展行动研究。
3规划挖掘关键词
题目中关键词的解读,对于研究内容和范围的界定与规划教学研究活动,起着很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只有正确的解读,研究才不会跑偏。例如,“生物学探究活动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课题,会认为该课题研究的就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或者认为是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设计,而忽略了关键词“探究活动教学”。在人教版初中教材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等;关于高中生物学探究活动的界定,指的是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思考与讨论、模型建构、技能训练、课外制作等。那么,当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一定要界定研究范围,将要在哪个学段进行哪类探究活动上研究问题设计。这样才抓住了课题的重点,明确了研究目标,便于制定研究计划。
4课题与教学关联
课题是研究,教学是载体,不能以教学代替研究。要带有课题研究目的地设计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尝试。例如,“生物学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研究”生物园研究课题,教师带领学生在生物园里种上了玉米、花生和各种花卉,并精心挂上了标签。到了收获的季节,师生品尝了收获的果实。然而教师困惑的是,不知怎样与课题关联开展研究。因此可以从几方面进行思考:为什么要搞生物园?怎样处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实践的关系?怎样培养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教师预定的研究目的和方向是什么?是把生物园看做是课堂的延伸,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观察、印证知识,还是利用生物园来做预备实验?是单独设计一系列活动,还是如校本课程一样去开发?就这样要制定出研究的着重点和研究方向,才能寻找到预研究的关联做法。列出计划、寻找对策、积极实施,并在开题报告栏的“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处进行界定。
5反思要围绕课题
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找几节典型的课去尝试。形成教学案例,写出教学设计作为过程性资料。有时会发现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袭用的是一般模式,即围绕这节课从效果、成功和不足之处对整节课进行叙述和反思。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围绕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如预设的对策在这节课上的贯彻是否奏效,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进行修正和改进等。例如,“中学生物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教师为此开展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课例研究,该教师是这样反思的:新课程主张教学过程的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就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讲”;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的“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以上反思看不出这次课堂教学和分层教学研究有什么联系,而更应该就分层情况、各层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课堂上各层次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情况、分层教学的教师引导、该进一步怎样改进等方面进行反思。
6问卷要有针对性
调查问卷,在课题研究中起到了解实际情况的作用,研究前的调查问卷,主要针对研究方向和范围,了解目前的普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提出的对策提供依据;研究后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课题研究的情况,尤其是对策的成效。因此,调查问卷要有针对性。例如,教师进行的是作业分层研究,而调查问卷设计是关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原因。应该直接调查学生对作业分层的兴趣和感想、建议等情况更具有针对性。关于问卷的合理设计,在文献上都能查到相关内容,这里就不再赘述。
7要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效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创新性模式 创新思维
一、引言
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从另一种角度加以思考并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创新思维[1]。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创新思维,的确是个问题。
生物课程是高考要考的科目,在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在当今的前沿科技发展中,生物科学发展飞速,成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对干细胞研究、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研究、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等都有了相当大的突破,人们的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被市场化,并迸发了巨大的经济力量和潜力,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这种情况看,高中生物教学就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探究。
二、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创新
大自然是奇妙的,充满神秘色彩。在孩提时代,我们总是会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和生物有关系。在所有的高中课程中,生物课程就像是一把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科学系统地解答了很多我们无法解答的疑问。比如,这个世界是从哪来的,我们自己是从哪来的,这个世界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等等。
自小学以来,我们就一直学习生物课程,学习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能解释的事情由表及里。高中生物课程在小学和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上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想。小学生物课程告诉我们什么是生物,初中生物教会我们生物为什么是这样,高中生物提问我们生物还有哪些。高中生物教学的使命是用学到的知识引导我们在已知的领域探索,在此基础上向未知的领域迈进。
传统的思维被传承下来,肯定是因为其自身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是先辈的观点和经验,然而,传统思维自身存在很多缺陷。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要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就必须转变思维方式,生物教学也不例外。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全国范围内都位于前列。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江苏省十分重视创新教育。2008年,江苏省根据苏教研[2008]53号文件精神,组织力量对各市选送的生物试验教学论文认真评审,评出一等奖8篇,二等奖29篇,三等奖74篇。这次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江苏省各市教研部门认真组织了初评工作,选送的论文总体质量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江苏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有东海高级中学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教学构思》,南京市六中的《“实验”与“探究”――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常州市北郊中学的《探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点》,江苏省镇江一中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教学案例》,等等。获得二等奖的论文有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的《有关渗透作用的实验教学探究》、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的《寻科学之本质,还实验之本色》,常州市第一中学的《立足实验教学,提升科学素养》,淮安中学的《“细胞呼吸”一节中的实验设计》,等等。这次评选是江苏省重视高中生物创新的一个事例。
三、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随意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经过探索才能得到的。新理论或是新想法一般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许得不到当时世界的认可,但是能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那么如何培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的确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高中生物的教学观念。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之一就是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而不是一味地教师指导。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而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江苏省在生物教学的创新探索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做试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2]。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实践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师生共同探讨,双向交流,共同探讨认识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高中生物教学创造不但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老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暗示,毕竟老师的学识更广。老师的正确指导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灵感的一个必要条件。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对江苏省生物创新教育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政府对创新性教学的重视度会极大地鼓舞各个学校的创新性教学,生物课程也不例外。生物学将会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 翻转课堂 实践应用 课程资源
问题优化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Colorado)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纶・萨姆斯(Aaron Sams)。他们将自己授课的PPT和实时音频录制下来放到网上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并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由此,两位教师开始实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翻转课堂:学生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在课堂上更专注于知识的内化,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教学视频、PPT、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在网络上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性化指导。在课后,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的内容、节奏、风格以及呈现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此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模式结合了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其他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更灵活、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一、翻转课堂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翻转课堂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终端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广泛的学习空间。国内外许多学校都抓住了机遇,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来实践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实施生物翻转课堂教学的学校,简单分析翻转课堂这种新模式,如表1。
从实践案例来看,翻转课堂基本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学习阶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由传统的“教、学、练、测”转变为“学、导、研、评”;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以及学习终端来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但对比国内外中学案例来看,国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而国内则注重合作学习,其原因是内中学的班额较大,学生较多,如果过于注重个性化指导,课堂时间就难以有效利用了。此外,国外学校在选择课程资源时更倾向于网络中的开放性资源,而国内大多将资源汇集整理,再利用到翻转教学中。因为国内开放性课程资源良莠不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将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后再供学生使用。
二、翻转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随着翻转课堂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物课堂逐渐深入探索并实践这一课堂模式。中学生物课标指出: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多样化发展;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翻转课堂模式符合中学生物学科教育的发展要求,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实施翻转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制作微视频,设计导学案
(1)设计制作微视频
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制作优质微视频,因为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微视频的设计要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其中,要注意的是:第一,针对中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的特点,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其次,知识点难易程度应分布合理,重点讲解生物学原理和方法,且讲解时声音要清晰,内容要简明;第三,视频内容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学时可以深入其中。
(2)制订导学案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则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时教师要利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导学案内容包含了初级测试、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反思等项目。
2.课堂:探究学习,教师指导
学习内容是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了解的,那么,在课堂中就要实现高效学习,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习的内容。首先,要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解决;其次,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来分组,鼓励相互合作、相互指导、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第三,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对主动性不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生物课程的学习;最后,学生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可采取研讨会的形式进行。
由于生物课程探究性较强的特点,翻转课堂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价值更高,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学生可完成知识的内化,这样既增强了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得以提升。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预习课程;刺激学生学习;知识原理应讲解清晰;加强学生生活体验;给予学生清晰的知识结构指导;留给学生充足的消化知识的时间;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及时给学生提供有效反馈;信息技术的应用需简单易学。
三、中学生物翻转课堂课程资源
作为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课程资源,微课作为教学微视频的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下面是国内主要课程资源平台中的中学生物翻转课堂微课资源(见表2)。
以人教版为例,在汇总了上述平台中的中学生物资源后,又对平台中的中学生物微课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见图1)。
由图1数据可以看出,华师慕课联盟课程资源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平台,这是由于华师慕课联盟有众多国内重点中学加盟,课程资源统一上传到平台,具有较多的优质微课资源。此外,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数量明显高于初中,这是由于高中生物课程科学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较高,理论内容居多,仅仅依靠PPT、模型、挂图等静态教学辅助手段难以形象地表达知识点,而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备课以及教学,所以高中生物课程资源数量较多。初中生物课程大多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来开展教学。
四、中学生物翻转课堂的题
翻转课堂虽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仍存在问题:首先,如何制作优质教学视频。翻转课堂成败的关键就是微视频,教师制作微视频时除了技术限制以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以及生物原理与方法讲解得清楚明白,这对制作教学视频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其次,学生是否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自学基础上的,如果学生自我内驱力不足,不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课前准备,那么翻转课堂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再次,如何改进教学评价方式。随着课堂模式的转变,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已无法有效地测试学生在生物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了,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是片面的。在制订评价方案时,能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这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最后,学习资源能否合理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建立了与生物相关的各类工厂、企业以及动植物园,我们能否加强校内外联系,与其建立实践基地,以辅助教学。
五、中学生物翻转课堂的优化实施
要想解决上面的困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注重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生物学科专业能力。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环节,实施管理监控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还要特别关注。第三,评价方式应向多元化、科学化转变。翻转课堂模式不能沿用旧的评价模式,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例如,可加大学生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在期末试题中加大应用性及发散性思维模式题的比重,实行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相结合等方式。第四,合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及教育资源翻转课堂,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可以让中学生物翻转课堂与校内外多种教学资源建立联系,如博物馆、植物园和动物园等场所,还可结合当地实际,参观企业或工厂。学生通过参与此类课外实践活动来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让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
六、结语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这也符合当前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方向。微课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慕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翻转课堂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毕竟在目前中学生物教育中,翻转课堂的应用程度有限。翻转课堂模式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却有着巨大优势,这个优势就是网络教育。正如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所说:“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开始时间较短,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翻转课堂期刊文献统计可知:到2012年,翻转课堂相关期刊文献只有18篇;到2016年6月,相关期刊文献总计7182篇,论文数量的激增,说明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的关注度已越来越高。但从中国知网(CNKI)查询有关国内中学生物翻转课堂的相关文献可知:到2016年6月,相关文献约有129篇,这说明翻转课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不大。随着各个学校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我相信一定会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索出更符合自身发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董晶,郭桂珍.用翻转课堂撬动教学改革开启ICT深度融合新篇章―山东省昌乐一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纪实[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2]秦玉莲.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6).
[3]黄国发,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
[4]Brenda Alvarez. Flipping the Classroom: Homework in Class, Lessons at Home[J]. Education Digest, 2012(4).
[5]Kathleen Fult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Transforming Education at Byron High School[J]. Digital Schools, 2012(4).
[6]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7]张庆山.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5).
[8]Kim M K, Kim S M, Khera O, Getman J. The experience of three flipped classrooms in an urban university: an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 [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22).
[9]李良侠.翻转课堂的误区与防止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互动策略 前提 基础 实施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新理念融入了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当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面临着一些新的教学问题,比如,如何“还学于生”?当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以何种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应当具有怎样的技能和素质,才能成功激发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新知识的比例,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下面我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谈几点有效互动策略。
1.互动教学的前提——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处于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中,而这种两两对立的状态也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平等,甚至导致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急需建立新的观念调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观念可以是把师生之间理解成互动关系,以交往为前提,以平等为本质的互动关系。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关注、互相接纳、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引发对方的思维共鸣,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要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1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不仅要从情感出发,理解学生的欲望、情绪、感情,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在传统教学中,为了教师的便利,往往教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顾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对这些内容会产生怎样的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问题,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作出判断,当认为学生没有理解的时候,就会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不断抄写或者强行记住解题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样,从表面上看是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这样的教学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师并不理解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为什么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思路到底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这样的教学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安逸,在死记硬背的掩饰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提高,那么,下次同样的问题,换个框架出现时学生还能解决吗?由此可见,对学生的理解,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从学生出发,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方式、思维方式处理教学环节,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才更有利于互动的展开。
1.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首要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它需要教育者少一些威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公开的批评、指责,多一些私下的沟通、交流;接纳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赞扬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其次,对学生的尊重也可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彼此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对待学生自然也要因人而异。如,在学习要求上可以有差别,对待后进生,我们可以只要求其熟悉当堂的重点,完成课后作业;而对于学习较好的同学,在达到这些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可以在课后适当开展一些有趣的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兴趣。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彻底卸下压力、消除恐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并且对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也是十分有利的。
1.3宽容学生
宽容学生,意味着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与学生之间无论在年龄、能力、知识储备或是人生阅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思维并不能时刻保持一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偏离,错误就在此生成。这时,教师不该急着否定学生的观点,相反,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来一回的互动过程中,找出师生之间思维的分歧之处。如此,学生对于自身的错误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时纠正;而教师则更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将来的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思路,增强互动的实效性。
2.互动教学的基础——积极和谐的互动对象
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既可以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又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则是课堂互动的情感基础,互动对象之间积极和谐的情感,对于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2.1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频繁不但能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增强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热情。如前文所讲,师生之间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对于课堂互动的频繁进行是必不可少的前提。除此以外,教师也可把握课堂中的一些小细节,加以适当处理,用学生易于理解、接纳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同样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彼此敞开心扉,便于沟通,对话深入。
如,在学习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时,我会提前准备一块既好看又美味的蛋糕。当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邀请几位同学上来品尝,与此同时用投影呈现蛋糕图片。在品尝的过程中,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自己口腔内唾液量的变化。接着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不管是吃到蛋糕的,还是只看到蛋糕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分泌了较多量的唾液。在互动交流中分析得出这个实验中,吃到蛋糕的同学,受到蛋糕这个直接刺激后,唾液腺就分泌了唾液。这种受到刺激后,出于本能的,不需要学习就自然而然会发生的反应是非条件反射。仅仅只是看到图片,在美食图片的刺激下,刺激信号传到大脑,经过复杂的反应,比如回忆起曾经吃过的美食,从而间接控制唾液的分泌。在这个实验中,图片本身并不能吃,本不能引起唾液的分泌,但是学生曾经吃到过美食,并且对美食味道保留了记忆,其实是促成这个反应的学习过程。这种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在这个案例中,两个差不多的名词“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这两个名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自身角度出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理反应理解两个相对抽象的名词。自身的反应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具象,这是一个由繁化简的处理,从简单易懂的内容入手,步步深入,最终把握抽象的概念。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充分应用了“由点及面”的方式,“美食”充当了讨好学生的重要角色,因为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位“吃货”同学,而抓住这些学生的爱好,必然会吸引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热情。通过与这部分同学的积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那么这堂课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2生生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教师关注,课堂中涌现大量由学生负责“挑大梁”的活动,讨论、合作随处可见,演戏、辩论屡见不鲜。但是往往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存在不足,使得这些本该出彩的活动收效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不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流于表面、形同虚设。因此,对待生生互动,首要的便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在互帮互助的前提下,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如小组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分配,一个小组中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负责协调小组活动,起带头作用,引导全组同学参与活动。此外,课堂氛围与学生的互动也呈正相关。曾有研究发现情绪是可以感染的,心理学家指出,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感染给另一个人。一些学生积极投入到互动中时,必然会带动周围其他同学。所以在学生互动环节可以创造利于互动的条件,如,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让学生课前查找或在课上提供相关资料,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熟悉内容,做到有目标可查询,有内容可互动。在讨论中教师可适当对个别小组(如一些沉默不语的、讨论无关内容的小组)的成员进行点拨,为他们打开思路,投入到互动中。
3.互动教学的实施——创设互动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合适的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互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前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选择和设计亦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3.1联系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生物教学中,专业名词比比皆是。其中部分名词比较浅显易懂,从字面就可以领会大致含义,如食物链、无土栽培等。而更多的词汇往往包含特殊定义,仅从字面上讲较难理解,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但是生物这门学科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学习内容是生物。生物来自周围环境,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从生活实际着手,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出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这些抽象的名词。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必然促使学生将生物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密切两者间的联系,最终将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例如,学习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出示毛毛虫与蝴蝶的对比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诱导学生说出两者的关系。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常识说出蝴蝶是从毛毛虫变化而来。这时可以提出:“丑陋的毛毛虫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美丽的蝴蝶的?”这个由丑变美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寻找这个变化过程。最后可以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回忆看到毛毛虫和蝴蝶的季节主要都集中在春末夏初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并且由此得出蝴蝶从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是在短期内完成的,这样的发育方式就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常见现象入手,由此引出学生相对陌生的相关理论知识,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并且在教学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另外,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一步步耐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2实验
生物作为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往往离不开科学探究,实验则是一般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现象、掌握规律、理解概念。另外实验作为课堂生活中学生较为喜欢的环节,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丰富多样的实验内容,可以为生物课堂提供多种互动模式。
例如,在“验证食物包含能量”的实验中,首先,在实验之前先留几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自主阅读课本,熟悉相关实验内容。其次,可以要求同桌的两位学生进一步探讨,以及模拟完成分工。接着,邀请一组学生作为代表到讲台上为全班同学演示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旁适当讲解提示步骤,台上两位同学协作完成操作,台下所有同学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之处,以便在实验完成后进一步深入交流。在读数环节,还可以邀请下面的学生上前进行校对,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将班上同学未能解决,或者在观察中新提出来问题进行汇总,在教师适当提示的基础上,集合全班的智慧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那么,通过这一系列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观察、分析、合作及动手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另外,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更加得心应手。
3.3游戏活动
说到游戏,大家一般觉得把它归为课外活动较为合适。实则不然,游戏作为一项极具参与性、开放性,对中小学生有着极强吸引力的互动类活动,当游戏与课堂得到合理整合后,学生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主动地探寻知识,发展自我,而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
如在学习《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设置猜谜环节。提供一则与植物有关的谜语,如“稀奇稀奇真稀奇,脚跟底下长胡须,头上长着千条辫,迎风摆舞在岸边”,看谁能先猜出这是什么植物?里边提到的“胡须”是什么?“辫子”又是什么?谜语本身难度不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能猜出答案,因此也能积极参与到猜谜活动中。这首先就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争相抢答的氛围下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或者在学习《细胞结构》时,可以安排贴图游戏。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好相关细胞器的打印图片,在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合作学习动植物细胞结构,并且将图片上的细胞器剪下,试着按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将剪下的细胞器贴到对应的细胞中。在核对环节,我们可以随机抽取两组,让各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指定位置,将对应细胞结构贴上,其余同学对照自己的结果及课本上的结构模式图,讨论正确与否。在准备环节学生积极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协作完成细胞结构的剪贴。学生的动手能得到了锻炼,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与周围同学、教师频繁互动,学生真实地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诚然,互动的教学情境远不止以上三种,此外如辩论、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情境在教学中也经常出现。在贴切的情境中,学生总是更容易投入其中,更愿意与人交流,主动获得知识,主体性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不断研究教材,更了解学生,创设出更多精彩的互动情境,教学也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一个充斥着有效互动的课堂,不仅仅为学生带来了气氛的活跃、身心的投入、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发展。双向互动,也是双向学习,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取长补短、拓宽视野、构建新知、完善自我。在互动中,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学生不再是逆来顺受的接受者,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和谐、平等对话。如此,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一件学生愿意沉浸其中的事。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互动教学[M].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07.2.
[2]胡涛,主编.拿什么调动学生: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